當前位置:首頁 > 讀書筆記 > 手機訪問:m.u522.com
來源:www.aid-ent.com時間:2016-08-01
《浮士德》讀書筆記2000字
歌德著的《浮士德》,我總算把它看完了,這是我今年讀書計劃的第三本書?赐赀@本書,我大口大口地喘著氣。這不僅是因為這本書厚得像磚頭一樣,讓人望而生畏,還在于書中有許多我不甚理解的地方。幸虧有郭沫若在翻譯完此書時寫的浮士德簡論,讓我稍微有了一點頭緒,F在我就把我的讀后感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這部誕生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圍內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偉大作品。
《浮士德》的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老年歌德在中世紀的書齋中煩悶苦惱,和弟子瓦格訥出外郊游,遇到一條黑色的尨犬。原來這尨犬是天上降下來的惡魔靡非斯特匪勒斯所變成的,他和上帝打過賭,先做浮士德的仆人,解除浮士德的心中煩悶。如果浮士德感到滿意了,那么浮士德便不能成為主人,反而為惡魔所有。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外套變成一朵浮云,載著浮士德和他一起云游世界,去完成他精心設計的任務。
他們首先來到了萊普齊市的一家酒店里,參與了一些無聊大學生的胡鬧。接著被引進魔女之廚,嗑了一劑魔湯,于是浮士德便返老還童,變得年青了。接著就是和可憐的瑪甘淚的戀愛,并且生了一個私生子,敻蕼I把私生子溺死,自己也最終被丟進牢里。浮士德在經過一段林窟的幽居生活,又領略了一次瓦普幾司之夜后,終于殺進牢里,欲救瑪甘淚,敻蕼I不從,受到審判死刑。第一部分告一段落。
故事最難解的還是在于第二部分。在現實和虛幻之間,浮士德一覺醒來,來到了一個風光明媚的地方,并且感到精神百倍。他去謁見皇帝,皇帝荒淫無恥,一天到晚想著尋歡作樂;实巯胍姽糯廊撕,結果海倫真的來了。在騎士廳的表演場合,是海倫和巴黎斯的戀愛。浮士德吃醋,把魔術的鑰匙觸到巴黎斯身上。精靈們都爆炸了,化成了煙霧,浮士德暈倒,失去了自覺。
舞臺回到了第一部開篇的中世紀的書齋中,一切的陳設原封不動。在這里,原先受過靡非斯特訓示的學生如今變成了學士,如今反而把靡非斯特訓斥了一頓。浮士德的弟子瓦格訥守著中世紀的煉金術,在那兒制造著人造人,公然造出了一個小仔仔何蒙古魯士。但他只能蜷縮在一個玻璃瓶里,在玻璃瓶里蛻化不出來。在古典的瓦普幾司之夜,何蒙古魯士想蛻變,想發育,希圖放恣情欲而把玻璃瓶撞破,閃爍,燃燒,然后變成了一團火焰,消失掉!
浮士德追求海倫,在靡非斯特的誘導下,終于成功,并且生了一個兒子叫歐福良。他是一個天才兒,放蕩不羈,追逐少女,飛求戰爭,結果是縱身于空中,墜地毀滅。海倫也因悲苦而消逝,同時把浮士德帶到了空中。
在空中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對談,表示他想填海。浮士德因為幫助了那位驕奢淫逸的皇帝,皇帝給了他一帶沿海的地面,讓他去填海,結果填海成功。在填海成功的土地上有一對老夫婦,但浮士德因為不滿他們坐在這老式的小禮拜堂里,于是便想用新的房子和土地和他們交換,但兩位老人不從。浮士德便讓靡非斯特去把他們趕走,因為態度驕橫把兩位駭死兩位老人。浮士德不免為此憂愁,被憂愁對著他的眼睛一吹,使得浮士德雙目成盲。在倒下去的那一刻,因為有了開拓疆土的行為,使得他感到了滿足,并且喊出了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按照契約的規定他不得不為靡非斯特所有,但天界的仙使們卻把浮士德救出。,在天上,遇到了那位瑪甘淚,她要用心把他指導。天上的至尊者是一位光明圣母,歌德在最后喊出了:永恒之女性,領導我們走。全劇結束。
這就是《浮士德》大致的故事經過,看完全劇,我不得不為歌德那高超的寫作技法而嘖嘖欽佩。他把現實和虛幻,古代和現代,如此巧妙地摻雜在一起,確實讓人嘆而觀之。其次,歌德寫作此劇前后用了整整六十年的時間,從1773年歌德25歲時的原浮士德開始寫起,一直到1806年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完成,那時正是青年歌德的狂飆突進時期。歌德寫作第二部是在1797年歌德49歲開始寫作的,一直到1831年,也就是歌德逝世前一年時才完成第二部的寫作。從25歲一直到83歲,這部作品伴隨著歌德從青年時代開始一直到壯年、老年時代,這期間的時代跨度,是我不得不嘆而觀之的第二個原因。因為有了這部偉大、宏大的作品,才確立了歌德在世界文藝界中的不朽地位。
同時我也對這部作品的翻譯者郭沫若先生懷著深深的敬意。郭老是在1919年中國的五四愛國學生運動期間開始翻譯此作品的,那時郭老28歲,當時中國的社會現狀又恰好和歌德的狂飆突進運動非常相似,一直到1928年郭老譯完《浮士德》的第一部。再過二十年,也就是在1947年郭老56歲時翻譯完《浮士德》中的第二部。從28歲一直到56歲,時間跨度差不多三十年。翻譯一部作品,前前后后竟然化了差不多三十年的光陰,這是我對郭沫若先生懷著深深敬意的第一個原因。其次,在翻譯這部作品的過程中,為了和原文的意思更加接近,有時為了一、兩行詩句的正確翻譯,竟然要花費郭老大半天的時間,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怪不得郭老在翻譯完此書時會生一場大病。搞翻譯工作的人,其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想象到的。這也是我對郭老懷著深深敬意的第二個原因。
看完《浮士德》如此恢弘的巨作,顯然有些地方還有我不甚了解的地方。郭老建議會德文的朋友最好是原版的和中文的對照一起來讀?上覍Φ挛囊桓[不通,同時對西方的歷史以及古希臘的神話故事等方面的知識,顯然我掌握得還不是十分豐富。雖然有這么多的缺陷,但并不妨礙我對這部偉大作品的熱愛,因為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偉大的人寫出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再經過郭沫若這樣的文學大家的翻譯,使得我備加珍惜我現在的閱讀時機和動機。我也相信,即使再過幾十年,到了我年老的時候,也會和歌德、郭沫若一樣,隨時翻出這本書,在現實和浪漫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
讓我們懷著朝圣般的熱情,用心體會這部偉大作品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吧!不僅是現在,而且是在將來當我們都年老了的時候。
《浮士德》讀書筆記2000字
《浮士德》是我迄今為止看的最為晦澀難懂的一本書。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是偉大詩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并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紀德國歷史書和民間傳說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術、煉金術。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現了一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精神生活的發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對人性、對人的精神內涵與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兩重性使他處在上帝和魔鬼之間,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斷地追求知識與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遠的理想,會上升到靈的境界;如果他貪圖享樂,胸無大志,庸碌無為,且執迷其中不能醒悟,將墜入魔道,走向墮落。歌德認為,沉淪和進取的雙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對等,他的神性要強過魔性,他本質的、主導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這就是所謂“浮士德精神”。
但歌德并不因此看輕魔性在浮士德追求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歌德首先承認魔性只能被暫時克服,卻不能被永久根除,因它是可以容忍的!陡∈康隆分猩系鄣脑捚鋵嵉莱隽烁璧挛虺龅闹腔垠鹧裕“人要奮斗,失誤免不了。”歌德同樣看到,魔性與神性相對相生,因此是絕對必要的。浮士德的一生是神性和魔性矛盾斗爭的過程。他奮發進取、永不滿足的精神是他上升的內在動力,靡非斯托利用浮士德身上的魔性誘使他墮落,然而浮士德的神性使他能夠吸取教訓,不斷克服魔障。正是在這種辯證發展之中,浮士德的精神內涵才日益深厚,境界日益提升。
《浮士德》的結尾是光明的。浮士德喊出了“你真美呀,請稍稍停留!”表面上看,他獲得了滿足,也準備享受這滿足,靡非斯托因此要攫走他的靈魂,但上帝派天使把浮士德的靈魂帶到了天堂,因為“凡是自強不息者,到頭我輩終能救”,正可謂天道酬勤,上帝嘉許之。既然如此,為什么《浮士德》仍然被看成是一部悲劇呢?這主要是因為,歌德相信人類追求至善是沒有止境的,但個體的生命卻是有限的。浮士德獲得了兩次生命,這生命仍然有限,所以不可能達到終極的目標。他探索的五個階段,遠沒有窮盡人類的精神生活。
人的精神容易懈怠,貪圖安逸,因此上帝造出魔鬼,來催人驚醒、奮進。魔鬼對浮士德而言,就不只是一個引誘者,他也發揮著督促和警策的作用。魔鬼說自己“老想作惡卻總是把善促成,我便是這種力量的一部分”,發揮的就是這一層意思。他主觀上在引誘浮士德走向墮落,客觀上卻起到了推動浮士德前進的作用。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靡非斯托是浮士德身上另一個自我的外化形式,或者說靡非斯托和浮士德共同構成人類天性的雙重性,乃至上帝的兩面性?傊,二者相輔相成,相生相克,才使造化臻于完形。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鉆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為了學,他放棄了自己:"為此,我才想魔發屈服,借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秘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恒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才是向上的人。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并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讀書筆記2000字
詩體悲劇《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該小說的創作延續了60年之久,凝結了歌德一生的思想結晶和藝術探索的智慧,為德國和世界文學立起了一座豐碑。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并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陡∈康隆窇{借博大精深的思想價值及其鮮明的藝術特征譜寫了一部靈魂發展史和一部時代精神發展史!陡∈康隆肥乾F代哲學的詩,又是詩的現代哲學。它藝術地表達出來的新世界觀、人生觀,是歌德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遺產。其中的浮士德精神更是給人巨大的啟示與力量。
(一)苦難
人活在這個世上,會遇到數不盡的苦難。刀刀說:在某一天快樂,在某一天憂傷。張愛玲說:人生那么短,苦難那么長?梢,世上沒有人可以脫離苦難困難而存在。各家有各家的愁,各家有各家的難題。讀了《浮士德》,深感一部偉大的作品自有其偉大之處。
該作品不但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而且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于今天浮士德精神仍能給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是跨時空的人類財富。
作品中,魔鬼靡菲斯特與上帝一起,將浮士德作為賭賽的對象,魔鬼認為人類必定墮落,代表著惡,與上帝的善構成了矛盾的統一體。上帝則認為人類是不斷向上發展的。作為惡的代表,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活中我們誰也不愿有他存在,但他又客觀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世上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他與上帝構成矛盾的統一體,在肯定與否定、至善與至惡的矛盾運動中,又推動著浮士德一生不斷前進。靡菲斯特則嘲笑一切,否定人生價值,而浮士德執著地追求真理,肯定實踐的意義。他們二人之間的角色關系,正好辯證地解釋了惡的力量在我們生活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嚯y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價值。人生而為人,都渴望自己愿望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平安快樂一些。但是光想是不夠的,要付諸行動,而在這條路上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阻礙。唐三藏想取得真經,就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運動員想取得佳績,就要經歷自己的不斷鍛煉與拼搏。要想上個理想的大學,也得要經歷一番寒窗之苦?傊,我們在做一些事,實現一些愿望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阻礙?嚯y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不會缺少的元素。
(二)磨難
苦難無人不依,那么我們該怎樣面對它,解決它呢?托爾斯泰說:當苦難來訪時,有些人跟著一飛沖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你是要做個一飛沖天,尋求真理的勇敢者,還是愿成個在困難前畏畏縮縮,自甘墮落的人呢?
伏爾泰說:不經歷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浮士德精神也啟示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拋棄不放棄自己的信念,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爭取成功。不經歷風雨怎會見到雨后絢爛的彩虹,遇到苦難要學會勇敢地面對它,勇敢地接受苦難的磨練,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偉業,就算不成功,那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后你會問心無愧地說,這一遭,沒有白來過,我曾真正地活過,奮斗過!陡∈康隆分忻曳扑固卣f:要有苦難然后才有幸運,愚人們卻全不知情;智者之石如若他們得到,石到手時也會把智者丟掉。這句也真正體現了,苦難對于一個人成功成長的特殊意義。
歌德說過:痛苦留給的一切,請細加回味!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變為甘美。我國圣賢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無數的先賢都告誡我們苦難于我們人生的重要作用,啟示我們要勇敢接受生活抑或夢想給我們的磨難。磨難之后,必是幸福!陡∈康隆返木薮笏枷雰r值還體現在,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過浮士德幾個階段的追求,對新興資產階級的精神發展歷程作了深刻的回顧和總結。而浮士德的悲劇性,則說明了終極的善是難以窮盡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即外在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充分肯定了現實的實踐意義,反映了人生道路探索的漫長曲折的道路,對自然、社會、人生都體現著斗爭的智慧。我們試想如果他貪圖享樂,胸無大志,庸碌無為,且執迷其中不能醒悟,那么他將墜入魔道,走向墮落。
特別欣賞書中浮士德所說的一句話: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奔波,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車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原本要晝夜不停。雖然浮士德是一個悲劇,但他本質的、主導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的。從他身上體現出來的這種面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積極的進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天堂之路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恒之愛的拯救。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并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必須選擇,而且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于實踐,使自己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作品中還有些東西,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與思考。比如說,文章中學生說,我要欣喜地投入學問,要怎樣才能和學問相親,先生?靡菲斯特說,遠的不必去過問,先看你如何選擇課程?學生:我期望做一個飽學詩書,既想學地理,也想學天文,一面研究人文,一面研究自然。
靡菲斯特答,你的想法很好,不過你過于浪漫。要先學會還原與分類是呀,有時候我就有類似的困惑,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知道,做一個飽學詩書,無所不知的人。結果忙忙碌碌,最后啥都做不好。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學東西做事情,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一切想得過于美好與浪漫,應該客觀評價自己,正視自己。在學好學生階段要求學習的科學知識外,其他的就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學習,不能好高騖遠,否則最后只會得不償失。在學習的過程中,當遇到難題與疑惑時,我們就要學浮士德一樣,積極進取,自強不息,虛心向智者學習,這才是理性的學習方式,也才會擁有充實快樂的人生。經過一番磨難,一番生活的歷練,不管成功與否,天堂幸福之門就會向你開啟。
閑時讀《報任安書》、《愛玲私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學司馬遷、張愛玲、海倫.凱勒、史鐵生、安意如等在逆境中求生的精神天堂之門也許不存在,但成功幸福之門會向你敞開!
優文網歡迎您轉載分享:http://www.aid-ent.com/zw/22578.html
上一篇: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700字